公司要闻

古有三顾茅庐 今耕引智沃土

 16日至17日,欧美同学会第三届年会上,来自政、产、学、研等各界精英人士齐聚武汉,“把脉”人才政策,为我省创造有利于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新创业环境建言献策。

 

    吸引力有赶超东部沿海之势

 

    “湖北曾发生过历史上最著名的引才故事,即‘三顾茅庐’。如今,这里日益成为人才集聚的沃土,尤其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有赶超东部沿海之势。”17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邓中翰对湖北并不陌生,目前,他的公司正在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商讨合作项目。

    “来湖北创业正当其时。”我省最早引进的千人计划专家之一、“千人智库”创始人周怀北颇有感慨。他12年前回湖北发展,当时归国人员并不多,选择中西部地区落地的更是寥寥。但随着湖北的跨越式发展,对高科技产业创新驱动的需求越来越强,各方面条件环境更加成熟;此外,相对东部沿海地区,湖北人力和土地成本较低,又是教育大省,海归人才在这里创新创业有机遇、有平台。

    此次大会期间,周怀北创办的“千人智库”与黄冈、鄂州、荆州、咸宁、襄阳等五地市签订《引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是“千人智库”首次与我省签约。

    千人计划专家、乐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薛杨则希望在湖北寻找到智慧医疗产业的投资机会。“武汉已然是人才的高地,发展智慧医疗产业的时机已经成熟。”他说。

 

    仅靠“产学研”还不够

 

    作为一名回国多年的“老海归”,薛杨对软环境建设提出建议:“今后需要的不再是政府在政策、待遇、资金和住房等方面的特殊倾斜,更需要的是市场的开放,海归人才希望享受与本地企业、国企同等的权利,渴望进入更多的领域分享机会。”

    “研发者在创新能力上要有建树,不应把过多精力押在产学研转化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施一公直言不讳:“现在到处都在强调产学研转化,真正的问题在于大学没有多少真正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我们不是缺少转化,而是缺少可以转化的东西。”

    施一公建议,湖北这样的教育大省,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研究上,“术业有专攻,教授不必自己去经营企业,只要你有好的成果,自然有转化的途径。”

    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张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吴玉华以德国经验为例表示:“武汉要打造创新创业之城,仅靠产学研还不够,还需要一个强大的科技金融体系,以及实用性非常强的政府资助计划。德国创新的秘诀就五个字:产政学研融(产业+政府+大学+研发机构+科技金融)。”

 

    “海归创业要融入本土”

 

    面对参会的留学归国人士,经验丰富的欧美同学会代表亦给出了如何在本土创新创业的点子。

    “海归创业不是与国内传统行业抢饭碗。”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许睢宁建议,大家要利用在国外学得的优势,来补国内的短板。

    周怀北认为,海归人才创新创业有其特定规律,从事的行业多为新兴领域,许多在国内还属空白,因此在国外的大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再回来创业,成功概率更高。

    “‘海归+土鳖’的创业团队是最好的模式,海归负责技术,土鳖主攻市场,优势互补,成功几率更高。”周怀北建议。

    而在邓中翰看来,海归自身的本土化更为重要。“很多人才回来以后,发现不如意的地方会抱怨。”邓中翰认为,抱怨无济于事,必须要在融入本土的基础上去整合资源,进而推动产业环境乃至法律政策的完善。

    “什么时候海龟越来越像土鳖了,他离成功就越来越近了。”邓中翰笑言。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40919/hbrb2438819.html